会议日程
| 时间 | 活动安排 |
|---|---|
| 2025年11月14日 地点:广东医科大学行政楼报告厅(一楼) |
前沿讲习班 |
| 2025年11月14日 地点:东莞松湖迎宾里酒店创新厅(三楼) |
专委会会议 |
| 2025年11月15日 地点:东莞松湖迎宾里酒店国际会议厅(三楼) |
大会开幕式、特邀报告、专题论坛 |
| 2025年11月16日 地点:东莞松湖迎宾里酒店国际会议厅(三楼) |
特邀报告、评测论坛、论文报告 |
会议详细日程
| 时间 | 活动安排 地点:东莞松湖迎宾里酒店国际会议厅(三楼) |
|---|---|
| 13:00-22:00 | 大会报到 主持:金博教授,广东医科大学 地点:广东医科大学行政楼报告厅(一楼) 东莞松湖迎宾里酒店大堂 |
| 14:00-18:00 | 前沿讲习班 主持:张坤丽副教授,郑州大学 地址:广东医科大学行政楼报告厅(一楼) |
| 14:00-18:00 | 题目:T细胞抗原表位预测新进展 讲者:朱山风研究员,复旦大学 |
| 题目:基于电子病历的疾病风险预测应用研究 讲者:孙宏教授,嘉兴大学 |
|
| 题目:生物医学基础模型及前沿探索 讲者:王光宇教授,北京邮电大学 |
|
| 19:00-21:00 | 专委会会议 主持:汤步洲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地点:东莞松湖迎宾里酒店创新厅(三楼) |
| 时间 | 活动安排 地点:东莞松湖迎宾里酒店国际会议厅(三楼) |
|---|---|
| 08:45-09:15 | 开幕式 主持:金博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广东医科大学 |
| 承办单位领导致辞 | |
| 承办单位主管部门领导致辞 | |
| 学会领导致辞 孙乐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 |
| 大会主席致辞并介绍会议情况 张彦春教授,浙江师范大学 | |
| 09:15-09:20 | 合影 |
| 09:20-10:10 | 特邀报告 主持:汤步洲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 题目:AI医院临床部署一点探索研究 | |
| 讲者:吴松教授,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 | |
| 10:10-10:25 | 休息(赞助商宣传视频) |
| 10:25-11:15 | 特邀报告 主持:冯铭教授,北京协和医院 |
| 题目:雷达技术启发的医工交叉新进展 | |
| 讲者:尹奎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 |
| 11:15-12:05 | 特邀报告 主持:闫峻教授,香港城市大学 |
| 题目:全生命周期脑网络参考模型,助力脑健康数字化评估 | |
| 讲者:贺永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 |
| 12:05-13:30 | 休息 |
| 13:30-18:00 | 医学大模型智能体论坛 论坛主席:郝天永教授,华南师范大学 地点:东莞松湖迎宾里酒店国际会议厅(三楼) |
| 13:30-18:00 |
题目: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及其可解释性探索 讲者:赵淦森教授,华南师范大学 题目:智能听障服务体系大模型与平台应用 讲者:金博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广东医科大学教授 主题:心电图大模型:数据、算法、可穿戴设备与临床应用 讲者:洪申达教授,北京大学 题目:基于CDM的临床专病智能体平台建设 讲者:龙思哲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题:基于生成式AI的多模态BCI计算 讲者:王书强研究员,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主题:区域医疗智能体即服务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讲者:刘升平博士,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题:星火医疗大模型及全程患者管理多智能体应用 讲者:任勇博士,讯飞医疗智慧医疗研究院 Panel: 洪申达教授,北京大学 龙思哲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王书强研究员,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刘升平博士,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任勇博士,讯飞医疗智慧医疗研究院 |
| 13:30-18:15 | 智慧病案论坛 论坛主席:张武军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建林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地点:东莞松湖迎宾里酒店创新厅(三楼) |
| 13:30-14:10 | 主持:熊莺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题目:基于AI的病历质量管理实践与探索 讲者:张武军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 题目:区域健康服务机构信息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讲者:陈玉兵教授,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 |
|
| 14:10-14:50 | 主持:张连军教授,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题目:医防融合专病库的构建与思考 讲者:郑静教授,深圳市健康研究与数据管理中心 |
|
| 题目:新形式下病案标准化质控模式 讲者:刘新奎教授,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 14:50-15:30 | 主持:严武教授,厦门大学中山医院 |
| 题目:重症医疗大模型驱动的智慧病历体系设计与应用 讲者:李盈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 题目:时空计算模型在智慧医疗服务中的应用 讲者:熊劲光教授,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 |
|
| 15:30-16:10 | 主持:刘晓东教授,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 |
| 题目:病案数字化转型:从基础建设到智能应用的跨越 讲者:宋萍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
| 题目:基于大模型技术的病案管理质量控制指标全量自动提取标准 讲者:黄春蓉教授,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 |
|
| 16:10-16:30 | 主持:张武军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题目:智能诊断编码模型报告与演示 讲者:陈清财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李建林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
|
| 16:30-17:00 | 主持:徐锡武教授,京东方集团 |
| 题目:关键诊疗行为相关记录的AI监管应用 讲者:李思远经理,广东医数科技有限公司 |
|
| 题目:AI赋能医院就医体验升级 讲者:雷伟高级产品专家,中电信数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 题目:基于AI在医疗安全中“两面一基”架构的协同治理 讲者:肖鹏副总经理,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
|
| 17:10-17:30 | 主持:王逸欣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坪山医院 |
| 题目:高质量数据分析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 讲者:郭志武教授,深圳市中医院 |
|
| 题目:AI趋势下校院联合培养健康信息人才 讲者:李黎明教授,厦门医学院 |
|
| 题目:编码有度,行稳致远—适度编码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讲者:张启华教授,宁波李惠利医疗中心 |
|
| 17:30-17:50 | 主持:苏福娣教授,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医院 |
| 题目:手术操作信息填写闭环管理流程设计及效果评价 讲者:赵慧智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 |
|
| 题目:基于AI支持的病案分类分级管理模式探讨 讲者:赖伏虎教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
|
| 17:50-18:10 | 主持:杨芬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
| Panel: 滕国召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陈锦华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李健雄教授,东莞市人民医院信息科主任 杜剑亮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黄波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
|
| 18:10-18:15 | 论坛总结:熊莺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时间 | 活动安排 地点:东莞松湖迎宾里酒店国际会议厅(三楼) |
|---|---|
| 09:00-09:50 | 特邀报告 主持:金博教授,广东医科大学 |
| 题目:儿童出血性疾病风险与预后预测 | |
| 讲者:张文生教授,中科院自动化所 | |
| 09:50-10:40 | 特邀报告 主持:郝天永教授,华南师范大学 |
| 题目:基于AI与多模态数据探析针刺戒毒的临床效应研究 | |
| 讲者:陆丽明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 | |
| 10:40-10:55 | 休息(赞助商宣传视频) |
| 10:55-11:40 | 评测论坛(第一部分) |
| 10:55-11:05 | 论坛总结 主持:宗辉助理研究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 题目:CHIP2025评测任务总结汇报 讲者:李作峰博士,同济大学 |
|
| 11:05-12:00 | 任务一:面向住院电子病历入院记录的内涵质控(8分钟/人) 主持:向露助理研究员,中科院自动化所 |
| 题目:面向住院电子病历入院记录的内涵质控任务总体情况介绍 讲者:向露助理研究员,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
|
| 题目:规则切片与多Agent协作的隐私友好型病历质控 讲者:党思哲,西安交通大学 |
|
| 题目:思维链 + 上下文学习双增强:大语言模型驱动的病历内涵智能质控 讲者:陆喜多,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 题目:面向电子病历入院记录的语义级质控系统:融合规则引导、Prompt优化与RAG检索增强 讲者:刘宇鑫,中南大学 |
|
| 题目:基于LLM的分阶段训练与多粒度提示工程在小样本医疗电子病历内涵质控中的应用研究 讲者:李成飞,齐鲁师范学院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 |
|
| 题目:基于大语言模型与多粒度评估的电子病历内涵质控方法 讲者:徐天祥,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
| 题目:基于Q-LoRA微调与模型-规则协同的电子病历内涵质控方法 讲者:甄五四,中南大学 |
|
| 12:00-13:30 | 休息 |
| 13:30-15:20 | 评测论坛(第二部分) |
| 13:30-14:20 | 任务二:代谢性疾病出院用药推荐任务(8分钟/人) 主持:罗凌教授,大连理工大学 |
| 题目:代谢性疾病出院用药推荐任务总体情况介绍 讲者:罗凌教授,大连理工大学 |
|
| 题目:基于多尺度模型训练以及多维度特征增强的出院用药推荐框架 讲者:朱志宏,腾讯天衍实验室 |
|
| 题目:基于双阶段集成学习的代谢性疾病用药推荐方法 讲者:华中天,郑州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 |
|
| 题目:代谢性疾病出院用药推荐:一种基于中文电子病历的微调大语言模型方法 讲者:苏啸,米思米(中国)精密机械贸易有限公司 |
|
| 题目:基于多格式微调与优化投票集成的中文电子病历鲁棒用药推荐 讲者:吴承彦,华南师范大学 |
|
| 题目:面向智慧医疗的自动药方开具系统:大模型微调技术的优化与实践 讲者:秦淼夫,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
| 14:20-15:20 | 题目:医学NLP代码自动生成测评-识别符合临床试验入组标准的患者任务总体介绍 主持:李作峰博士,同济大学 |
| 14:20-15:00 | 题目:医学NLP代码自动生成测评-识别符合临床试验入组标准的患者任务总体介绍 讲者:李作峰博士,同济大学 |
| 题目:医学NLP代码自动生成系统-赛题方案汇报 讲者:李思敏,医渡科技 |
|
| 题目: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代码生成与迭代优化方法 讲者:苏志鹄,惠每科技 |
|
| 题目:基于GPT-5的临床筛选标准转换:从自然语言描述到可执行代码与FHIR资源生成 讲者:李成飞,齐鲁师范学院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 |
|
| 15:00-15:10 | 休息 |
| 15:10-18:00 | 论文报告 |
| 15:10-16:30 |
主持:何馨宇副教授,辽宁师范大学 每篇论文报告时长8分钟,共10篇论文 题目:Breast-Rehab: A Postoperative Breast Cance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ssessment System Based on Human Action Recognition 作者:Zikang Chen, Tan Xie, Qinchuan Wang, Heming Zheng and Xudong Lu 题目:KD4FIRE: A Knowledge Distillation Approach for Fine-grained Medical Relation Extraction in Low-Resource Settings 作者:Wenjing Li, Shijie Li, Jintao Tang, Shasha Li and Ting Wang 题目:Zero-Shot Knowledge Distillation for Chinese Clinical Diagnosis: Enhancing Small LLMs via Prompting and Loss-based Filtering 作者:Zhongtian Hua, Xia Liu, Mengyuan Wang, Meijia Yu, Yi Luo, Kunli Zhang and Yingjie Han 题目:CausalMPT: Causal Multimodal Prompt Tuning for Healthcare MIE 作者:Ziyue Huang, Xiaoming Liu, Guan Yang, Jie Liu, Yang Long, Junyi Gao and Kai Yang 题目:Enabling AI Scientists to Recognize Innovation: A Domain-Agnostic Algorithm for Assessing Novelty 作者:Yao Wang, Mingxuan Cui, Arthur Jiang and Jun Yan 题目:Iterative Dynamic Routing Framework for Medical Question Answering 作者:Chutong Wang, Xuebing Yang, Yunqi Zhu, Mengxuan Sun, Mingda Li and Wensheng Zhang 题目:CDMFuse: A Multi-Modal Fusion Framework for Skin Lesion Classification 作者:Xianghao Dong, Long Yu, Shengwei Tian, Qimeng Yang, Dezhi Zhang and Shirong Yu 题目:DMSNet: Dual-Channel Interactive Attention Deep Classification Network for Mass Spectrometry Data 作者:Qichen Yan, Zhiqiang Zheng, Jinghao Niu and Wensheng Zhang 题目:Composite Inflammatory Indices from Peripheral Blood Tests for Early Prediction of EBV-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in Children 作者:Li Xiao, Lin Chen, Ruijue Wang, Wanxing Liu and Jie Yu 题目:Knowledge-Augmented Multimodal Learning for Breast Cancer Diagnosis 作者:Luqi Li, Lun Wang and Li Hou |
| 16:30-18:00 | 主持:鹿文鹏教授,齐鲁工业大学 每篇论文报告时长8分钟,共11篇论文 题目:Retrieval-Augmented Relation Extraction for Medical Knowledge Graphs 作者:Yu Song, Xinyang Li, Yunhao Li, Yunlong Li, Kejun Wu, Yuting Li and Kunli Zhang 题目:A Verification-Enhanced Large Model Framework for Diabetes Knowledge Graph Construction 作者:Kejun Wu, Yu Song, Kaixuan Yuan, Xinyang Li, Bohan Yu, Aoze Zheng and Kunli Zhang 题目:A Deep Learning-Based TCM Deficiency-Exces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Framework for Spectrum Analysis of PPG Pulse Wave 作者:Heng Weng, Fan Xiao, Fangzhen Wu, Bingji Chen, Yaliu Qu, Lin Wei, Bo Xiao and Guobin Su 题目:Cross-Type Biomedical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Knowledge Distillation 作者:Zhengyao Wang, Jingyan Wang, Tingwei Geng, Yanfang Wang and Chi Yuan 题目:Meta-Learning Enhance the Influenza Surveillance across Spatio-temporal Heterogeneous Scenario by Recommending suitable Statistical Models 作者:Yifei Li, Xin Lai, Tianci Wang, Shenjie Wang and Jiayin Wang 题目:Construction of the Text Sentiment Analysis Model for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作者:Zhaojia Chai 题目:A Review of Multimodal Large-Model–Driven Intelligent Tongue, Pulse, and Facial Diagnos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作者:Bo An 题目:Domain-Adapted Large Language Models for Schema-Consistent Medical Record Generation from Doctor–Patient Dialogues 作者:Bo An, Haitao Zhang and Zhen Zhao 题目:ECU-BRE: NLI-based Biomedical Relation Extraction with EC Supervision and Uncertainty-aware Inference 作者:Junliang Liu, Dinghao Pan, Yiyang Kang, Ling Luo, Yuanyuan Sun and Hongfei Lin 题目:Application of Computer Vision and Deep Learning in Medical Imaging 作者:Wang Zhao, Longxiao Lai and Jizhan Xiong 题目:Magic-OR: A Multi-dimensional Geometric Alignment Framework for Precise Occlusal Registration Using Intraoral Scans 作者:Yalin Zhang, Rundong Zhou and Zhongshuang Liu |
| 18:00-18:10 | 闭幕式 最佳论文颁奖 主持:郝天永教授,华南师范大学 |
特邀报告
简介 会议邀请了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吴松教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尹奎英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贺永教授、中科院自动化张文生教授和广州中医药大学陆丽明教授五位著名专家分别做题为“AI医院临床部署一点探索研究”、“雷达技术启发的医工交叉新进展”、“全生命周期脑网络参考模型,助力脑健康数字化评估”、“基于AI与多模态数据探析针刺戒毒的临床效应研究”的特邀报告。
特邀报告 1
吴松教授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
报告题目:AI医院临床部署一点探索研究
时间:11月15日(周六)
嘉宾简介:吴松,教授,医学博士,博导。主要从事医学信息的获取及处理,以肿瘤为疾病模型进行医学人工智能交叉研究。在Nature、Nat Med、Nat Genet、Nat Cell Biol、PNAS、Sci Adv等顶尖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总引用11065次,H指数39。授权专利10项,已转让4项,实现产品开发及上市,获2项国家医疗器械证。主持国家杰青、优青、重大研究计划、数学天元基金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首批医学领军人才和首批青年科技创新奖、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以及AI2000全球人工智能学者。
报告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患者激增,传统医疗服务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医疗机构亟需数字化转型升级。目前AI技术在医院临床部署中面临以下关键问题:(1)医疗场景复杂多样,涉及诊断、治疗、护理等多个环节,缺乏统一的AI应用标准和规范,难以实现系统性集成;(2)临床决策需要整合患者病史、检验检查、影像数据等多维度信息,对AI系统的多模态数据处理和知识融合能力要求极高;(3)不同医疗机构信息化基础参差不齐,AI系统的适配性、可解释性和临床接受度有待提升,制约了大规模推广应用。针对上述关键临床问题,本研究团队基于真实医疗场景需求,整合电子病历、医学影像、检验数据、医学文献、临床指南等多模态医疗大数据,构建AI医院智能诊疗平台;搭建涵盖多科室、多病种的医学知识图谱,开发具有自主学习和持续进化能力的临床决策支持智能体;通过人机协同模式,辅助医生完成智能问诊、辅助诊断、治疗方案推荐、用药安全监测等临床核心任务;建立AI临床应用的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估体系,实现诊疗流程的标准化、智能化和同质化。
特邀报告 2
尹奎英教授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报告题目:雷达技术启发的医工交叉新进展
时间:11月15日(周六)
嘉宾简介:尹奎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专家,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人脑机实验室首席研究员。是我国人脑机智能雷达技术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创建十四所人脑机实验室,提出并实现了脑电视觉重构、人脑机三体雷达视觉打击、全脑神经导航、灵犀脑控序列等智能雷达新技术,为系统提升我国雷达精准探测识别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告摘要:技术的转移和综合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雷达技术是利用电磁波探测和测量目标的重要技术,起源于20世纪初的法拉第、麦克斯韦和赫兹等科学家的电磁学理论。自1935年首台雷达诞生后,该技术因军事需求迅猛发展,并不断演进,催生了雷达独特的算法处理技术,如脉冲压缩、动目标显示与检测、多普勒滤波、恒虚警检测以及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等多项核心技术。如今,雷达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气象预报、航空导航等领域。得益于器件的革命性进展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脑机接口技术同样快速落地,然而神经网络发展很多年,尚未有系统的理论诞生。介绍了在雷达信号处理理论的支撑下,我们设计的面向独居老人的悬丝诊脉雷达、面失能人员的脑控灵犀序列、面向面向癫痫疾病的精准预测和定位技术芯片、面向失明人员的视觉编码范式设计、以及意识SORA和动物机器人等医工交叉新进展。
特邀报告 3
贺永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报告题目:全生命周期脑网络参考模型,助力脑健康数字化评估
时间:11月15日(周六)
嘉宾简介:贺永,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基金委“神经影像与人脑连接组学”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为神经影像大数据与人脑连接组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创始主任,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课题组长。担任中国科协第9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等。在Nature Neuroscience, Neuron等发表论文20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58000余次,H指数111。研究领域为神经影像、人脑连接组学、儿童脑发育。
报告摘要:人脑连接组架构的形成、发展与老化,支撑着神经网络特异化与整合功能在全生命周期中的动态重组,这一过程构成了人类认知与行为持续变化的基础。理解正常脑连接组的时空生长轨迹,对于阐明健康个体网络水平的发育规律、识别易感性与发展潜能的关键期至关重要。本次报告中,我将介绍我们基于三万余名0至80岁被试的多模态结构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影像数据,在人类大尺度连接组标准化生长建模方面的最新研究。进一步,我将报告如何运用这些连接组标准化模型,识别包括自闭症谱系障碍、重度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神经精神疾病患者脑网络表型的个体差异。我们希望这一连接组生长建模框架将有助于揭示脑网络的生命周期演化规律,并为量化发育、老化及神经精神疾病中的个体差异提供标准化参照基准。
特邀报告 4
张文生教授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报告题目:儿童出血性疾病风险与预后预测
时间:11月16日(周日)
嘉宾简介:张文生,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创新“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云计算和大数据”、“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区块链”、“中医药现代化”重点研发专项总体组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委会副主任。主要研究: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模式挖掘、健康医疗数据分析推理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国内外发明专利70余项,曾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6项。
报告摘要:血友病是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疾病,我国约有10万名血友病患儿,本研究聚焦血友病患儿的个体化治疗与运动安全管理两大核心方向。首先,针对血友病群体药代动力学(PK)模型参数预测,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的稀疏采样预测方法,在仅需1–3个血药浓度采样点的条件下,即可实现FVIII半衰期和增量回收率等关键PK参数的精准预测,显著优于传统的贝叶斯群体模型(WAPPS-HEMO),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了新思路。其次,构建了血友病患儿运动后出血风险预测系统,综合人口统计学、临床与运动特征,利用随机生存森林(RSF)与深度生存分析(DeepSurv)模型实现运动后出血风险的动态预测,验证结果显示算法可有效区分不同运动风险水平下的出血概率。进一步提出潜在聚类与对比学习结合的深度生存分析模型,以及风险解耦-重关联的动态竞争风险模型,提升了删失数据与多风险情境下的预测能力。整体研究为血友病儿童精准诊疗与运动康复提供了智能化、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特邀报告 5
陆丽明教授 广州中医药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AI与多模态数据探析针刺戒毒的临床效应研究
时间:11月16日(周日)
嘉宾简介:陆丽明,男,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首届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连续三年(2020-2022年)入选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与全球最大学术出版商Elsevier联合发布的全球Top 2%顶尖科学家榜单。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临床流行病与统计学系访问学者。目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研究与大数据实验室负责人。研究方向包括临床研究方法学及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临床证据评估等。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参与(前三)的国家级课题2项,主持及参与省级课题3项。发表中英文论文共计220余篇,其中SCI论文180余篇,中英文总引用超5000次,H指数达35。多篇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BMJ、Ann Intern Med、JNNP、JAMA Dermatology、BMC Medicine、CDSR等。
报告摘要:报告深度循证需要把EHR、真实世界数据、古籍与临床医案、高通量组学、功能影像以及可穿戴/物联网数据联结为可计算的整体。在此框架下,以古籍与医案为入口开展可视化与知识抽取,梳理针灸理论的因果与操作链条,并据此训练面向古籍语料的针灸语言模型;同时建设覆盖随机分组、入组质控的临床研究全链条数据管理体系,确保数据可追溯与可复用;在机制到疗效的桥接上,推进“针刺组学”与MRI的多模态整合,连接分子与临床信号;进一步利用结构化与医疗时序数据进行疗效建模与因果/预测推断,在美沙酮减量不同特征的人群中开展分层评估与亚群获益识别。由此形成从知识抽取到临床决策的闭环路径,为针刺临床研究的标准化与推广提供数据支撑。
前沿讲习班
简介 会议邀请了复旦大学朱山风教授、嘉兴大学孙宏教授、北京邮电大学王光宇教授三位著名专家分别做题为“T细胞抗原表位预测新进展”、“基于电子病历的疾病风险预测应用研究”、“生物医学基础模型及前沿探索”的前沿讲习班。
前沿讲习班 1
朱山风教授 复旦大学
报告题目:T细胞抗原表位预测新进展
时间:11月14日(周五)
嘉宾简介:朱山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研究院。UniProt 国际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牛津大学出版社Bioinformatics Advances 副主编,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编委。先后主持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多个国内外企业研发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大数据挖掘,特别是生物医学文本挖掘、蛋白功能预测、宏基因组、智慧医疗等。相关论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生物信息、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旗舰国际会议和期刊发表,如 NeurIPS, KDD, ISMB, RECOMB, IJCAI, ACL, Nature Communications, Genome Biology, Cell Systems, Bioinformatics, 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
报告摘要:Accurate prediction of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MHC-I) neoepitopes is crucial for personalized cancer immunotherapy. Current methods struggle with predicting ligand presentation for multiple alleles and identifying neoepitopes. We introduce NeoMHCI, a deep learning model that combines attention-based Multiple Instance Learning (MIL) and multi-task learning for precise MHC-I neoepitope identification. NeoMHCI uses MIL to generate high-quality peptide embeddings with multiple MHC-I molecules and enhances immunogenicity prioritization through finetuning. Experiments on benchmark datasets show NeoMHCI outperforms existing methods, achieving an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0.948 and the area under the precision-recall curve of 0.496 on unobserved multi-allele ligand presentation prediction and the highest top-5 accuracy (42.3%) for neoepitope recognition, indicating potential for personalized vaccines and therapies.
前沿讲习班 2
孙宏教授 嘉兴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电子病历的疾病风险预测应用研究
时间:11月14日(周五)
嘉宾简介:孙宏,嘉兴大学南湖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项目入选者,中欧健康信息处理及应用联合实验室主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欧洲泰迪罗医疗首席数据科学家,带领团队主持和参与多项欧洲大型科研项目,主导开发疾病风险预测系统,并成功集成至欧洲最大的电子病历系统,实现规模化应用。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长期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参与浙江省顶尖人才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究聚焦健康医疗信息处理,涵盖电子病历信息处理、医疗语义网、人工智能应用及多模态健康信息处理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并担任《Journal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编委,《Frontiers in Digital Health》副主编。
报告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迅速发展,结构化文本电子病历中蕴藏的丰富患者信息,为疾病风险预测提供了巨大潜力。然而,跨机构数据标准不统一、格式与语义异构等问题导致现有预测模型泛化性差,难以有效推广应用。本报告将首先梳理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发展及挑战,随后介绍一套基于电子病历的疾病风险预测产品的模型开发过程与落地评估。结合大语言模型(LLM)的最新进展,报告还将比较专有模型与LLM在风险预测任务中的表现,并展望该领域的应用前景。
前沿讲习班 3
王光宇教授 北京邮电大学
报告题目:生物医学基础模型及前沿探索
时间:11月14日(周五)
嘉宾简介:北京邮电大学教授,网络与交换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长期从事智能信息处理、生物医学计算、AI for Science等相关研究。在Cell、Nature、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Nature Medicine等国际期刊或顶会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研究代码及预训练模型(ClinicalBERT, ClinicalGPT、MedFound等)全球累计下载逾百万余次。主持多项国家级项目,包括国家级青年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任国家药监局智能化医疗器械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Nature、Cell子刊等期刊常驻审稿人等。获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第四届“科学探索奖”、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地区)、2021“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奖”、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AI100青年先锋(2025)等奖项及荣誉支持。
报告摘要:本报告将围绕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基础大模型”与“AI for Science”展开,结合课题组在生物医学计算领域的研究实践,介绍相关的最新进展。例如,提出了具有1760亿参数的生物医学大语言模型MedFound,并引入基于知识规则引导的偏好对齐框架;研发了涵盖8大常见科室及罕见病的跨科室诊断通才工具,提升了模型在多场景、多病种下的诊断推理能力(Nature Medicine,2025)。
医疗大模型智能体论坛
简介 论坛围绕“医疗大模型智能体”这一议题展开专题论坛,由论坛报告和圆桌讨论两部分组成。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赵淦森教授、北京大学洪申达副研究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龙思哲主任、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王书强研究员、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刘升平、和讯飞医疗智慧医疗研究院任勇, 分别做题为“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及其可解释下探索”、“心电大模型:数据、算法、可穿戴设备与临床应用”、“区域医疗智能体即服务平台的探索与实践”、“基于生成式AI的多模态BCI计算”、“区域医疗智能体即服务平台的探索与实践”、和“星火医疗大模型及全程患者管理多智能体应用 ”的报告。圆桌环节由华南师范大学郝天永教授主持,邀请5位论坛专家进行圆桌讨论。
医疗大模型论坛专家 1
金博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广东医科大学
智能听障服务体系大模型与平台应用
时间:11月15日(周六)
嘉宾简介:金博,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广东医科大学特聘教授,大数据工程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顾问。获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等荣誉。担任中国图学学会理事,百度研究院特约顾问,大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智慧医疗技术与管理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组委员。金博教授主要从事医疗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智能医疗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培育项目、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涉及慢病管理、共病风险、处方预测、临床决策等与本项目密切相关的科研任务。在重要国际期刊和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40余篇。
医疗大模型论坛专家 2
赵淦森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
报告题目: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及其可解释性探索
时间:11月15日(周六)
嘉宾简介:赵淦森,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叶圣陶教师奖、全国归侨眷先进个人、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分会主委、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系统专委会执行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国际合作工委委员、亚太信息通讯科技联盟常务理事、中国区块链智库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和区块链,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3项,主持和承担各类重大项目5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80多件,发表高水平论文130余篇,长期聚焦于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及其可解释性,并结合产前诊断、胸外、神经内科、泌尿外科、耳鼻喉、心内等场景持续开展科学研究。
医疗大模型论坛专家 3
洪申达副研究员 北京大学
报告题目:心电大模型:数据、算法、可穿戴设备与临床应用
时间:11月15日(周六)
嘉宾简介:洪申达,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新体制助理教授、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9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智能科学系。研究方向为医疗时序数据的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及其在临床和智能可穿戴的应用、AI数字健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CF-智谱大模型创新基金、CCF-腾讯犀牛鸟基金等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EJM AI、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npj Digital Medicine、Cell Patterns等期刊和ICLR、ICML、NeurIPS等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被引超过6000次。担任npj Digital Medicine、Health Data Science期刊副编辑。相关成果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个人主页 https://hsd1503.github.io/
医疗大模型论坛专家 4
龙思哲 副主任技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报告题目:区域医疗智能体即服务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11月15日(周六)
嘉宾简介:龙思哲,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数据中心副主任、数据统计科科长。2获国家医疗创新大赛获一等奖、中国医师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入围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高质量发展揭榜攻关任务、国家卫健委现代医院管理典型案例、国家卫健委“数说健康”征文大赛奖、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赛最具价值案例。获得首届广东省医疗信息羊城论坛优秀管理者奖、广东省生物统计学会、广州市医师协会医院统计“先进个人”。近5年发表第一作者论文23篇,SCI及中文核心期刊13篇,NEJM子刊论文作者。
医疗大模型论坛专家 5
王书强研究员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报告题目:基于生成式AI的多模态BCI计算
时间:11月15日(周六)
嘉宾简介:王书强,中科院特聘研究员,博导,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信息中心副主任。 先后在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香港大学医学院和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从事医学人工智能,脑影像计算和多模态BCI的研究;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20余项;授权美国/欧盟发明专利15项,中国发明专利46项;在IEEE TPAMI, IEEE TMI,ICLR, IJCAI, AAAI等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150余篇; 多次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和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担任Pattern Recogni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Cognitive Neurodynamics,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等SCI期刊副主编/编委,在相关领域起草IEEE标准/团体标准3项。
医疗大模型论坛专家 6
刘升平 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区域医疗智能体即服务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11月15日(周六)
嘉宾简介:刘升平博士是云知声的执行董事兼研发副总裁。他是前IBM中国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文信息学会医疗知识图谱工作组共同发起人,医疗健康与生物信息处理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与健康》编委。在IBM中国研究院信息与知识组工作期间,多次获得过IBM研究成就奖。目前在云知声领导大语言模型团队和智慧医疗团队,成功研发了山海大模型,并在多个行业场景落地应用。他还领导团队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内外AI技术评测冠亚军15个。
医疗大模型论坛专家 7
任勇 讯飞医疗智慧医疗研究院
报告题目:星火医疗大模型及全程患者管理多智能体应用
时间:11月15日(周六)
嘉宾简介: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医疗研究院AI研究员。拥有超过十年医学人工智能研发经验,致力于将前沿人工智能技术与临床需求深度融合,研究方向涵盖医疗大模型、多模态医学数据融合分析、专科专病辅助决策系统等。近年来,重点探索如何将医疗知识与大模型的强大语义理解及生成能力相结合,以提升辅助诊断系统的准确性与可解释性。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Gastroenterology》、《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EBioMedicine》、《EUROPEAN RADIOLOGY》等国际高水平期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2篇。作为核心技术骨干,主持或参与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内的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其研究成果在医疗机构辅助诊疗、患者管理等场景中得以应用,为提升诊疗效率和均质化水平做出了贡献。
智慧病案论坛
简介 论坛围绕“智慧病案”这一议题展开专题论坛,由论坛报告和圆桌讨论两部分组成。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质量管理评价处张武军处长、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陈玉兵院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盈主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新奎副处长、深圳市健康研究与数据管理中心郑静副主任、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熊劲光副院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宋萍主任、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黄春蓉主任、深圳市中医院郭志武主任、厦门医学院李黎明副校长、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张启华主任、河北省人民医院赵慧智副处长、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赖伏虎主任,分别做题为“基于AI的病历质量管理实践与探索”、“区域健康服务机构信息一体化建设的思考”、“重症医疗大模型驱动的智慧病历体系设计与应用”、“新形式下病案标准化质控模式”、“医防融合专病库的构建与思考”、“时空计算模型在智慧医疗服务中的应用”、“病案数字化转型:从基础建设到智能应用的跨越”、“基于大模型技术的病案管理质量控制指标全量自动提取标准”、”高质量数据分析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AI趋势下校院联合培养健康信息人才“、“编码有度、行稳致远——适度编码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医学术语标准化管理实践及效果评价“和”基于AI支持的病案分类分级管理模式探讨“的报告。智能诊断编码模型汇报环节邀请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陈清财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李建林副院长进行汇报。圆桌论坛环节邀请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滕国召主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锦华主任、东莞市人民医院李健雄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黄波主任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杜剑亮主任进行圆桌讨论。
智慧病案论坛主持人 1
熊莺主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案管理科
时间:11月15日(周六)
嘉宾简介:熊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案管理科主任、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疾病分类学组副组长、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疾病手术分类全国培训讲师、国家病案管理质控中心病历数据质控组专家组成员、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病历质量控制中心编码质控组组长。
智慧病案论坛专家1
张武军处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报告题目:基于AI的病历质量管理实践与探索
时间:11月15日(周六)
嘉宾简介:张武军,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质量管理评价处处长,广东省电子病历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社会兼职: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互联网智慧健康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等级医院评审专家,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首批评审员,广州市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专家库专家,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医疗5G网络建设工作委员会常委、医疗互联网+医疗管理工作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信息分会专家顾问,广东省大数据应用学会医疗信息标准应用专委会专家顾问,广东省医学会“医学评审与质控管理专家库”专家,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编委、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编委。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获广东省医院协会管理创新一等奖1项,发表相关文章60多篇,主编或参编专著9 部。在医院医务管理、质量管理与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智慧病案论坛专家 2
陈玉兵院长 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
报告题目:区域健康服务机构信息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11月15日(周六)
嘉宾简介:陈玉兵,博士,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院长,中国医院协会理事兼信息专业委员会(CHIMA)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兼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远程与智能医学及数据要素分会副会长。曾荣获“全国医院信息化杰出领导力人物”“广东省医院优秀院长”等称号,主持和参加国家与省级课题7项,主编和参编专著10本,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
智慧病案论坛主持人 2
张连军科长 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嘉宾简介:张连军,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案科科长、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案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病案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罕见病分会常务委员、江西省DRGs推广应用工作专家组成员,从事病案管理工作10年,对DRGs、病案管理、疾病分类、数据统计等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
智慧病案论坛专家 3
李盈 主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报告题目:重症医疗大模型驱动的智慧病历体系设计与应用
时间:11月15日(周六)
嘉宾简介:李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务部副主任、病案室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卫生健康认证认可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管理与协调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物联网分会大数据与AI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标准化病人医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质量协会医疗与健康分会医院质量提升专家组成员、浙江省医院协会医院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院协会医疗质量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院协会病历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院协会医疗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卫生信息学会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卫生信息学会卫生统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数理学会数智化医务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大型医院巡查专家库成员、等级医院评审专家库成员。
智慧病案论坛专家 4
刘新奎副处长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报告题目:新形式下病案标准化质控模式
时间:11月15日(周六)
嘉宾简介:刘新奎,医学博士,教授、正高级统计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病案管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国家级档案工匠型人才。
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院协会医院信息统计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情报图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河南省医院协会病案管理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主任委员。
智慧病案论坛主持人 3
严武教授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时间:11月15日(周六)
嘉宾简介:严武,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信息中心高级统计师。研究方向:医疗大数据分析及应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药统计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卫生信息协会理事、福建省卫生信息协会医院信息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常务委员、厦门市卫生健康信息学会会长及常务理事、厦门市医院协会医疗物联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厦门市医师协会智慧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市政府采购专家库专家、厦门市医疗保障专家库专家、厦门市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厦门市互联网+医疗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科研成果: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发表sci论文两篇,核心期刊论文16篇,发明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各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四项,计算机软著三项。
智慧病案论坛专家 5
郑静副主任 深圳市健康研究与数据管理中心
报告题目:医防融合专病库的构建与思考
时间:11月15日(周六)
嘉宾简介:郑静,深圳市健康研究与数据管理中心副主任,博士,正高级工程师,深圳高层次人才博士后合作导师、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健康医疗大数据专委会副主委、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从事卫生信息化管理和研究工作20余年,国家、省卫健委信息化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卫生信息管理、健康医疗大数据、医学人工智能等,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多项;累计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智慧病案论坛专家 6
熊劲光副院长 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
报告题目:时空计算模型在智慧医疗服务中的应用
时间:11月16日(周六)
嘉宾简介:熊劲光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从事疾病控制、区域卫生及医院信息化建设和管理20多年,主要研究领域为预防医学、信息技术、信息安全。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健康档案与区域卫生信息化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委会(CHIMA)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信息化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卫生信息网络协会副会长、省卫生统计学会副会长、省职业健康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信息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
智慧病案论坛主持人 4
刘晓东主任 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
嘉宾简介:刘晓东,襄阳市中心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文理学院兼职硕导,2014年北京大学卫生医疗CIO班,2024年 CHIMA 医院信息化主管胜任力培训班,2024年首届全国医疗健康首席数据官培训班,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卫生统计与信息学会卫生信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湖北省互联网医院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襄阳市互联网医院质控中心主任委员、襄阳市医学会卫生统计与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智慧病案论坛专家 7
宋萍主任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报告题目:病案数字化转型:从基础建设到智能应用的跨越
时间:11月15日(周六)
嘉宾简介:宋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大数据工程中心(病案管理中心)主任、重庆医科大学信息学院"电子病历与健康档案教研室"主任、儿童健康医疗大数据重庆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秘书/办公室主任、中华医学会第九届医院信息化学组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儿科学专家委员会大数据学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管理与法治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教育统计与管理分会理事、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医疗健康与生物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医学信息教育学组副组长、重庆市病案质控中心副主任/渝中区质控中心主任、重庆市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承担多项科研任务,自主科研转化1项。参与国家标准制订1项,专家共识1项。主编副主编著作2部,参编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参编其他著作2部。 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智慧病案论坛专家 8
黄春蓉主任 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
报告题目:基于大模型技术的病案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全量自动提取标准
时间:11月15日(周六)
嘉宾简介:黄春蓉,副主任医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研究生。襄阳市中心医院病案统计科主任、医务处副主任,湖北省卫生统计与信息学会病案统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DRG/DIP质控中心委员,襄阳市医疗机构病历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襄阳市医疗服务信息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襄阳市医保局DIP专班成员。
智能诊断编码汇报环节主持人 5
张武军处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嘉宾简介:张武军,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质量管理评价处处长,广东省电子病历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主任。
社会兼职: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互联网智慧健康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等级医院评审专家,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首批评审员,广州市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专家库专家,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医疗5G网络建设工作委员会常委、医疗互联网+医疗管理工作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信息分会专家顾问,广东省大数据应用学会医疗信息标准应用专委会专家顾问,广东省医学会“医学评审与质控管理专家库”专家,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编委、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编委。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获广东省医院协会管理创新一等奖1项,发表相关文章60多篇,主编或参编专著9 部。在医院医务管理、质量管理与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智慧病案论坛专家 9
陈清财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嘉宾简介:陈清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智能计算研究中心主任,哈工大(计算学部)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所副所长,哈工大(计算学部)智慧医疗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医疗健康与生物信息处理专委会主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医疗知识图谱”工作组联合召集人,大规模开放中文医学知识图谱项目CPubMed-KG负责人。研究方向: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医学文本处理、人机交互等,在NIPS、ACL等国际会议,以及JAMIA、TNNLS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谷歌引用3000余次。主持和主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获省部级一、二等奖项3项,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智慧病案论坛专家 10
李建林副院长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嘉宾简介:李建林,主任医师,副教授,烧伤医学硕士、法国医院管理学硕士,兼任深圳市病案首页质控中心副主任、福田区病案质控中心主任,三级医院评审评价专家、广东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专家,《中国医学论坛报》编辑。从事医疗管理和研究多年,在研科研经费300余万,积累丰富管理经验。
深圳市医师协会副会长,深圳市医学会医事法学分会主任委员,深圳市医院管理者协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医事法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疗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标准化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工业实践报告主持人 6
徐锡武副总监 京东方健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嘉宾简介:徐锡武,京东方健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管理中心副总监,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院协会法制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病案》杂志编委。
工业实践报告 1
嘉宾简介:大数据分析师,PMP工程师。深耕医疗信息化12年,产品覆盖ICD编码、诊疗行为监管、电子病历质控三大核心场景,致力推动AI技术与智慧病案业务深度耦合。
汇报题目:关键诊疗行为相关记录的AI监管应用
简介:AI通过“实时质控→智能辅助→闭环追踪→数据驱动”优化四层逻辑,对手术记录、用药执行、诊断依据等关键诊疗行为相关记录进行实时智能监管,将“关键诊疗行为记录符合率”提升从被动检查转向主动预防,形成可持续的管理闭环,为医院落实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提供智能化支撑。
工业实践报告 2
中电信数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高级产品专家 雷伟
嘉宾简介:医疗信息化行业变革参与者、见证者,经历医疗行业信息化从无到有,从传统信息化到互联网医疗再到人工智能应用,目前致力于AI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服务业务的融合应用探索。
汇报题目:AI赋能医院就医体验升级
简介:智能客服24小时在线答疑,快速响应就诊咨询;智能导诊精准匹配科室医生,减少无效奔波;智能预问诊提前采集病情信息,为诊疗铺垫基础;智能陪诊全程贴心协助,化解就医难题;智能报告解读,让患者清晰读懂结果,持续守护健康。全流程智慧服务贯穿就医始终,让就诊更便捷、高效、暖心。
智慧病案论坛Panel
主持人:
王逸欣部长 南方医科大学坪山医院
嘉宾简介:王逸欣,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模式识别专业,南方医科大学坪山医院信息资讯部部长,深圳市医院管理者协会智慧医疗与健康管理专委会主委,广东省经济学会信息分副会长,广东省医院协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先后被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信息协会、深圳市卫计委评选为信息化先进个人。
Pannel嘉宾1:
郭志武主任 深圳市中医院
报告题目:高质量数据分析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
嘉宾简介:郭志武,公共卫生硕士,主任技师。深圳市中医院信息统计科主任、深圳市中医病案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深圳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病案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大数据学会医院统计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生物统计学会医院统计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卫生统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深圳市卫生经济学会卫生统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卫生健康信息协会医院统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医院协会病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院统计》杂志编委会常务委员、国家医疗保障局DIP专家组成员。
Pannel嘉宾2:
李黎明副校长 厦门医学院
报告题目:AI趋势下校院联合培养健康信息人才
嘉宾简介:李黎明,厦门医学院 副校长,教授。中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医教研分会常务理事,厦门医学会 副会长。
Pannel嘉宾3:
张启华主任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报告题目:编码有度,行稳致远—适度编码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嘉宾简介:张启华,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医院统计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中国统计教育委员会理事,国际疾病分类(ICD-10)首届师资班成员,国家疾病分类代码/手术操作分类代码维护专家,浙江省病案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疾病分类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卫生统计专业 副主任委员,宁波市病案管理学组长,宁波市卫生健康委 DRGs 点数法支付方式改革协调专班成员,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病案统计室主任,高级统计师。
主持人 2:
苏福娣主任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嘉宾简介:苏福娣,临床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病案统计科负责人,广东省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大数据医院管理院特聘专家,广州市医保支付制度评议组织核心组成员,广州市病历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
Pannel嘉宾4:
赵慧智副处长 河北省人民医院
报告题目:医学术语标准化管理实践及效果评价
嘉宾简介:赵慧智,高级统计师,医学学士、统计学硕士。河北省人民医院医务处副处长,曾任河北省人民医院质控办副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数据分析专家,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医院统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统计教育协会会员,河北省卫生信息协会统计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河北省医院协会医院统计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省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省病案质控中心病案质控组秘书,河北省医院协会医疗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10余篇,获厅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主持在研课题1项。
Pannel嘉宾5:
赖伏虎主任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报告题目:基于AI支持的病案分类分级管理模式探讨
嘉宾简介:赖付虎,执业医师,高级统计师,病案信息技术主任技师,中国电子学会AI智能体开发高级工程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深圳大学附二院)信息统计科主任,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林肯分校暨州卫生署访问学者,广东省生物统计学会医院统计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统计与病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统计》杂志社常务编委,《医疗健康大数据RPA 应用与实践》主编。
主持人 3:
杨芬主任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嘉宾简介:杨芬,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病案管理科主任,高级统计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院统计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信息分会 常务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病案与统计分会委员,深圳市医院协会病案分会常务委员,深圳市卫生经济学会统计专委会常务委员,深圳市医院统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深圳市医院管理者协会质量与安全专委会秘书长,深圳市病历质量管理控制中心委员,福田区病案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 。
研究方向:AI技术在病案管理中应用 、基于DRG的临床路径研究。
Pannel嘉宾6:
滕国召主任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嘉宾简介:滕国召,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案统计部主任,2019-2023年任运营管理部主任,广东省医疗安全协会医疗数据运营管理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医院协会病案病案专委会常委,深圳市医院协会病案分会副主委,深圳市卫生经济学会医院运营管理专委会副主委,深圳市医院信息协会统计专委会副主委。
Pannel嘉宾7:
陈锦华主任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嘉宾简介:陈锦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医务部随访中心,高级统计师,福建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兼职副教授,福建省卫生信息协会医院信息分会主任委员,福建省卫生信息协会常务理事,海西医药卫生发展中心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预防医学会生物统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卫生信息协会医院统计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药统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海峡肿瘤防治科技交流协会肿瘤康复分会理事,CSCO-UCLI福建省抗淋巴瘤联盟委员和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大数据学组委员,《中国医院统计》杂志第六届编委,《中国数字医学》与《医学与社会》两本杂志审稿专家。2000年工作以来共发表80余篇论文,主编专著一本;参与22项各类课题,其中主持2项;获军队及省科技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Pannel嘉宾8:
李健雄科长 东莞市人民医院
嘉宾简介:李健雄,高级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东莞市人民医院信息科科长,广东省卫生信息网络协会监事长,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医院运营管理分会 副会长,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常委,有丰富的医院医院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经验。
Pannel嘉宾9:
黄波科长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嘉宾简介:黄波,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信息科负责人,广东省医疗安全协会信息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院协会信息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大数据应用学会医疗信息标准应用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信息协会医疗信息专业委员会常委,深圳市医院管理者学会智慧运营与服务创新专业委员会常委,发表国内外专业论文10余篇,参编专业著作1部,软著3篇,参与团标制定6项等。
Pannel嘉宾10:
杜剑亮科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嘉宾简介:杜剑亮,病案管理科科长兼绩效管理科科长,副主任技师,深圳医院协会病案分会常委,深圳市卫生经济学会运营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深圳市医院管理者协会HAT与DRG管理应用中心常委,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运营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医院运营管理分会委员,深圳市卫生健康信息协会理事,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参与省市科研项目4项,参与1部专著编写。